︱禾雅室內裝修首次與聖誕節最接近的案子:作品分享聖誕吊飾工廠老闆的家︱#聖誕節故事
這是一個有關聖誕節的故事,在初次碰面的時候業主跟我們相約在她的工廠,最有趣的是原來工廠是間聖誕進口吊飾的倉儲,每次來都能看到琳瑯滿目的吊飾非常具有氣氛。 故事是台灣現階段的縮影,由一位60歲的女兒照顧96歲的爸爸改造老房,當時業主買了老家附近的老電梯華廈,40幾年的屋齡需要翻修,為了老父親重新打造住家環境,無障礙設備為優先考量的設定,尊重老人家的自主與自尊,All by myself的思考方式操作物件的高度,也考慮到生病照料時讓輪椅好進入無門檻的淋浴間,夜間如廁方便的需求上,改了其中一間房的規格,原先的廁所需要繞道,為減少日常生活的不便,我們拆除了原先的門,改置於左手邊好讓老先生能直接抵達。 那年代的父母總是想著不勞煩任何人,盡可能自己打理生活,從廚房料理台高度到生活起居等細節,我們都要站在老者的視線去思考,常常我們覺得美的設計並不代表實用。
老人家喜歡自己處理所有大小事,這是老人家尊嚴的維護,因此對於一開始設定的隱藏式把手,針對老人手指頭無力是無法開啟的,也不符合需求,當下決定將所有櫃子的把手裝起來,設計久了我們還是要保有學習精神,站在屋主的角度看世界才能解決使用者真正的需求。 屋子雖然有年紀但自然採光部分相當加分,進入大廳,老人家的寫字桌看得到廳堂及陽台採光,大門玄關避免穿堂風,將左側設計為老人家的穿鞋椅,走進廚房我們藏了一個小巧思,讓廚房檯面依照操作方式避免吊手,進而設計不同高度的檯面為了符合使用上的便利!整個空間最舒適的區域在陽台,前陽台用環塑木擋冬天東北風,並且具有防髒功能,植栽放置處下方有排水溝,好讓澆花不會影響到樓下減少紛爭,來到後陽台將有限的空間活用規劃,保留污物洗滌槽,並且將室外機的隱藏維護美觀,保留檯面及維修孔亦考慮到迴風及散熱,美觀與實用同時兼具,這也是禾雅最擅長的細節整合。
這案子教會我們兩件事:第一世代審美的不同、老花眼看的視角不同,在施工期間老先生相當關心房屋進度,每一張平面圖我們放大到A3,以便於在檢視細節時能好好端詳,當中對於我們認為美的物件在討論下不難發現,原來我們與老先生的審美不同,更需要聆聽對方的需求,在他們的眼裡更注重實用性與便利性,圖樣的選擇上也盡量考量到對方的視覺退化,盡量不要以過度細節的圖案展示,大面積的圖案他們較能接受,過多細節的地板花紋在長者眼裡反而糊成一團,因此也讓我們學到了與長者的設計溝通技巧,也讓我們看到不同的思維考量,對於老先生而言這就是最好的聖誕禮物,一份充滿子女愛心的老屋翻修計畫圓滿落幕。
這是一個有關聖誕節的故事,在初次碰面的時候業主跟我們相約在她的工廠,最有趣的是原來工廠是間聖誕進口吊飾的倉儲,每次來都能看到琳瑯滿目的吊飾非常具有氣氛。 故事是台灣現階段的縮影,由一位60歲的女兒照顧96歲的爸爸改造老房,當時業主買了老家附近的老電梯華廈,40幾年的屋齡需要翻修,為了老父親重新打造住家環境,無障礙設備為優先考量的設定,尊重老人家的自主與自尊,All by myself的思考方式操作物件的高度,也考慮到生病照料時讓輪椅好進入無門檻的淋浴間,夜間如廁方便的需求上,改了其中一間房的規格,原先的廁所需要繞道,為減少日常生活的不便,我們拆除了原先的門,改置於左手邊好讓老先生能直接抵達。 那年代的父母總是想著不勞煩任何人,盡可能自己打理生活,從廚房料理台高度到生活起居等細節,我們都要站在老者的視線去思考,常常我們覺得美的設計並不代表實用。
老人家喜歡自己處理所有大小事,這是老人家尊嚴的維護,因此對於一開始設定的隱藏式把手,針對老人手指頭無力是無法開啟的,也不符合需求,當下決定將所有櫃子的把手裝起來,設計久了我們還是要保有學習精神,站在屋主的角度看世界才能解決使用者真正的需求。 屋子雖然有年紀但自然採光部分相當加分,進入大廳,老人家的寫字桌看得到廳堂及陽台採光,大門玄關避免穿堂風,將左側設計為老人家的穿鞋椅,走進廚房我們藏了一個小巧思,讓廚房檯面依照操作方式避免吊手,進而設計不同高度的檯面為了符合使用上的便利!整個空間最舒適的區域在陽台,前陽台用環塑木擋冬天東北風,並且具有防髒功能,植栽放置處下方有排水溝,好讓澆花不會影響到樓下減少紛爭,來到後陽台將有限的空間活用規劃,保留污物洗滌槽,並且將室外機的隱藏維護美觀,保留檯面及維修孔亦考慮到迴風及散熱,美觀與實用同時兼具,這也是禾雅最擅長的細節整合。
這案子教會我們兩件事:第一世代審美的不同、老花眼看的視角不同,在施工期間老先生相當關心房屋進度,每一張平面圖我們放大到A3,以便於在檢視細節時能好好端詳,當中對於我們認為美的物件在討論下不難發現,原來我們與老先生的審美不同,更需要聆聽對方的需求,在他們的眼裡更注重實用性與便利性,圖樣的選擇上也盡量考量到對方的視覺退化,盡量不要以過度細節的圖案展示,大面積的圖案他們較能接受,過多細節的地板花紋在長者眼裡反而糊成一團,因此也讓我們學到了與長者的設計溝通技巧,也讓我們看到不同的思維考量,對於老先生而言這就是最好的聖誕禮物,一份充滿子女愛心的老屋翻修計畫圓滿落幕。